《饮酒》

2025-06-26 17:21:28

文/陈燕旭

发表于2025年6月26日

最新原创文章


      九十年代初,中新家具中标湖南某大型国有企业办公楼家具项目,由于档案馆机械式档案柜装配工期紧,公司派了30多人到现场安装,项目顺利完工通过验收后,甲方在饭堂筵开六席请我们吃饭。我和甲方的总经理及办公室正副主任坐在主桌,喝的酒是当地有名的“酒鬼酒”,广告语“不可不醉,不可太醉”。饭前我首先表明本人不胜酒力,喝酒超过一两半就需要回酒店睡觉。办公室主任是部队转业干部,为人豪爽,酒量惊人,喝酒时段子不断,风趣幽默。副主任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文化人,出版过诗集,席间滴酒不沾,只喝饮料。酒过三巡,话题不知不觉转到不喝酒的副主任身上,主任嘲笑他白净书生,身上光滑无毛,雌雄同体等各种调侃嘲笑,副主任一声不吭,脸色涨红。主任越说越兴奋,然后倒了一杯二两白酒对副主任说:“你喝了这杯酒,我再喝三杯。”副主任一声不响拿起杯酒咕咚咕咚喝了下去,伴随着一阵猛烈的咳嗽,主任不慌不忙从口袋里掏出一只茅台小酒杯,倒满了酒连喝了三杯,然后得意忘形地举起小酒杯说:“我已经兑现承诺喝了三杯。”大家哄堂大笑,副主任有口难辩,脸色铁青。副主任离座去洗手间,回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瓶啤酒,“酒后壮胆”直接往主任的头上砸了下去,主任当场倒地,头破血流,满脸鲜血,场面一阵慌乱,大家七手八脚把他送去医院治疗。

     八十年代末,有几位生意上的朋友,年龄比我大一些,青年才俊,事业蒸蒸日上。我们经常一起吃饭,他们都喜欢喝酒,菜上了,我习惯叫服务员:“拿碗白米饭。”他们都认为我很扫兴,那时候我真的不喜欢喝酒。他们精力充沛,晚饭时喝一顿,饭后去歌舞厅跳舞又喝一顿,宵夜的时候还要喝一顿,最后几位朋友先后英年早逝,我不知道他们是否与长期酗酒习惯有关。

     以前在没有查酒驾,没有代驾的年代,我都不允许一起饭局的朋友酒后开车,会配备公司的司机代驾,对别人负责,对自己负责。我从前喝酒都是以应酬为主,真正爱上杯中物是2014年戒烟后,想找点嗜好来代替,就喜欢喝红酒了,但我喝酒一般控制在白酒二两,红酒半瓶。

      醉酒的人形态各异,有人喝醉了就睡觉,怎么吵都不醒;有人喝醉了把潜意识中的自己表现出来,哭笑怒骂;也有人胡话连篇,大话西游,喋喋不休。我喝多了喜欢去唱歌,将内心的压抑和负情绪发泄出来,第二天精神焕发精力充沛继续奋斗。

      我从不强加别人喝酒,也讨厌别人强推我喝酒。每个人体质不同酒量也不同,酒量大的人总认为酒量小的人是“扮嘢”,扭捏造作逃避喝酒,甚至还认为别人不给面子。其实,不管在什么场合,不管你用什么名堂,不管你站在什么立场,强迫别人喝酒就是不对,应该以品酒、祝酒、劝酒的文明礼仪,适从尊便的饮酒文化。

     古代流传许多关于饮酒的诗词,“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”、“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”等等,文人墨客借酒抒怀,创作了大量与酒有关的诗词歌赋。贵州茅台市值接近两万亿,更加体现中华民族酒文化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内涵。古人认为酒能“上达天听,下通幽冥”,民间传统以酒祭祀祖先象征着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。

     有些哲学家也认为,人类灵感中大部分都需要某种沉醉成分。以酒会友促进人际交往,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,甚至认为没有沉醉的成分,生活并没有趣味。但我们千万不要偷换概念,要在放纵与克制之间得到平衡,饮酒微醺飘飘然的状态,醉与非醉之间伴随着放松愉悦的陶醉,精神上的陶醉并不是用酒把自己灌到烂醉。我最享受饮酒不是在杯觥交错中,而是在独酌俱寂时。

     在九十年代,饭局中流行一句话“酒品等于人品”,当然这句话是在特定背景下产生的,但我非常不认同,难道人品好的都是酒鬼?


电话咨询
业务范围
服务项目
联系方式